(相关资料图)
10月23日,记者从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获悉,日前,该中心在崇左江州区的石山地区,成功将领角鸮等12种70多只经救护康复的陆生野生动物放归自然,并同步启动放归个体野外监测工作。
据介绍,本次放归的野生动物均由区内各地林业主管部门移送至该中心进行收容救护。该中心通过开展隔离检疫、医疗诊治与康复饲养,待动物体况全面恢复并经专业评估确认具备野外生存能力后,方启动放归程序。
领角鸮
黑翅鸢
放归现场,工作人员小心开启运输箱,领角鸮、褐翅鸦鹃等鸟类率先振翅飞向林间,大壁虎、凹甲陆龟等爬行动物则缓缓爬向植被深处。为确保放归后效,科学评估救护成果,该中心技术团队在放归区域科学布设多台红外相机,将对该批动物的活动规律、生存状况及适应性进行长期监测。相关数据将为后续优化野生动物救护与放归技术提供关键支撑。
经救护康复的野生动物被放归自然。(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供图)
此次成功放归,是自治区陆生野生动物救护研究与疫源疫病监测中心健全“救助—康复—评估—放归—监测”一体化野生动物保护链条的一次具体实践,更是复壮动物野外种群、维护生态平衡的关键举措。
据悉,本次野生动物共12种70多只,包括凹甲陆龟、缅甸陆龟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22只,领角鸮、蛤蚧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9种50只,舟山眼镜蛇(幼体)等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1只。